忆峥嵘岁月丨知青返乡记
2025-11-14 20:40:06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咪 | 作者:甘征文          浏览量:4750

我写这一平凡的女知青还乡,乃因一情字而起。

2016年,在湘潭工作退休的吴莫白专程来到汨罗,她对我说此行有一个极大的心愿——去四十五年前下放当知青的大荆镇桂花村看望那些令她魂牵梦绕的乡亲们。我与她因文学之故结忘年之交,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见到她如今年近花甲仍然风采不减当年,我自是高兴。

汨罗市原长乐地区大荆公社知青花名册登记表

得知她此行的目的,我不禁有些犹豫。她当年离开那儿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回城不久便随父母调到湘潭市工作,桂花村当年一别,已四十多个春秋。历经近半个世纪了,那儿又无亲朋故旧,且早已物是人非,那儿的人还记得她吗?为了不使她难堪,我便将情况事先告诉大荆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镇政府准备午餐,并留人负责接待。

驱车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大荆镇桂花村。时值寒冬,阳光遍地,野草一片枯黄,难得的是公路两旁金色的路边菊开得热闹,一株株举着金黄色的花儿在迎接这位四十多年前的青春少女。

一踏进村口,记忆力惊人的莫白用手朝一扇大门一指:“这是老大队长福爹的家。”

门开处,一位七十多岁的婆婆一眼看到穿着红大衣的莫白,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惊叫道:“哎呀!这不是莫白吗!你怎么回来了?”

老人带着惊喜的问话一下子将我心中所有的疑云拂去。莫白赶上两步扶着老人到她家厅堂坐下,老人赶紧将一盆红红的炉火搬到莫白身前,正准备泡茶之时,莫白关切地问:“老大队长福爹呢?”

老人一听,长长叹了口气说:“唉!他快八十岁了啊,前几年中了风躺在床上,如今痴呆了,连家里人都不认得了呢!”

莫白说:“老大队长当年对我那么关心,那我要进去看看他老人家。”

我和莫白随着老婆婆进入卧室,只见木板床上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像一张弓似的朝墙而卧。莫白扑向床头,轻声叫道:“老大队长,我是吴莫白呀!今天特来看望您的呢!”

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莫白说完后,奇迹发生了!痴呆几年的荻大队长突然从梦中惊醒一般喃喃地说:“啊呀!莫白呀,你可回来了呢,我可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跟你讲呀! ”

莫白拉着老人那枯藤般的手凑过去,两个人尽情地交谈起来。老人用低沉的声音一再夸奖莫白插队时的各种优秀表现,谈他当年当大队长的诸多艰辛…⋯

莫白极力地安慰着老人。将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不仅使我这个局外人十分不解,更使老大队长的老伴及其家人震惊不已。

从老大队长家出来后,莫白又去看望了荻建平一家、黄金龙一家。

刚从黄家出来,迎面一辆小车停下,车门打开走下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他自我介绍,是桂花村新任村主任。他说:“村民听到昔日知青吴莫白回乡探亲,向我提出一个要求,请吴莫白每家都去一趟,且家家准备了茶饭。”

莫白一听受宠若惊,想不到四十多年后乡亲们还如此热情招待她。我提出不麻烦乡亲们了,去镇政府吃午餐,村主任笑道:“我早已将午餐准备好了。”

我随莫白去了几家,果然家家在泡茶,户户在备饭。我与莫白参加了村主任邀集部分乡亲们一起出席的丰盛午餐,莫白与乡亲们谈笑风生,从那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笑脸上,我读懂了“亲如一家”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

下午莫白又去看望了几户乡亲,最后经过大荆中学门前,突然迎面来了两位年近五十的女教师,一见莫白,她们喜得叫道:“吴老师好!”赶紧拉着一起拍照。

我好奇地问那两位老师:“莫白从未在这儿教过课呀!怎么一下成了你们的老师呢?”

其中一位说:“当年吴老师在这儿插队时,虽然年纪不大,但她自学英语,我们两个在她的指教下也跟着学会了英语,后来考上教师,便在这所中学教英语呢。”引起我和莫白一阵大笑。眼看红日西沉,莫白与乡亲们这才一一惜别。

莫白当年返乡本是一件简单之事,七八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及她与乡亲们那一番深厚的情谊,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我想人与人之间,情字最为关键,家国情、父母情、兄弟姐妹情、夫妻情、儿女情、朋友情,今天的父老乡亲对昔日知青的满腔热情、盛情更是难见。

我深知她一生与人为善,她真、善、美、孝兼而有之,当年她在乡下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哪家有事,不论大小她都挺身而出尽心尽力帮助之。她记得乡亲们对她点点滴滴的好,乡亲们对她深厚的爱也发自内心。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